07 June, 2012

數字說了甚麼?


貓眼的世界:數字說了什麼?



立報 2012/06/07
黃懷軒

這世上除了不會思考、沒有靈魂的機械之外,我實在想不到還有什麼東西是依照「數據」運作的。若要說有哪一種生物總要依據數據行事,那他不是自以為是某種機器,就是極度缺乏自信,所以才會想要跟著一堆僅供參考的數據動作。

從小我們就脫離不了數字,成績不是分成ABCD,而是0到100,數字背後代表的是101個等級。學校在意的是升學率,每年一到暑假,各級學校到處掛滿了紅布條或閃亮亮的跑馬燈,「狂賀」本校有幾多人上某某高中或是錄取某某大學,當然會被刊出來的這些某某高中、大學,自然必是社會公認的明星學校。而如何可以稱為「明星學校」呢?上有名高中大學人數多的、出達官顯貴多的是也。選學校唸書的依據是數據,而不是興趣。人數形成一種數據,跟著數據走準沒錯。

出了社會,各種「數據」更是多到爆炸,簡直到了要把人逼瘋的地步。新聞報章雜誌一堆數據、一堆排名,大到國家競爭力、國民幸福指數,小到罩杯尺寸裙襬長短都可以排名計較一下。比人氣比財產,沒有什麼不能比。政府施政更是數據來數據去,唯「民意」是從,動不動就搬一堆數據要嘛合理化自己的意見,要嘛攻擊對手,看似民主自由,其實茫茫然不知何去何從。官員們躲在一堆數據背後看社會、做決策,數字會說話,數據代表一切。治國彷彿是一種數學習題,簡化為數字遊戲,加減乘除算算選票,跟著民調走準沒錯。

數據其實就是一種量化,財產身家這種金錢的標準一翻兩瞪眼,倒也沒啥好計較的,厲害的是我們連美感、爽度、幸福感這種抽象的東西都有辦法量化。量化的過程必須先建立標準,既是標準就是排除不同,美感、爽度、幸福感本來就是人人不同,這種東西看一堆數字到底有啥屁用?這樣的量化標準到底是哪來的?前幾天收到一份公部門工程查核的文件,裡面竟然有個項目是「美觀」,上面寫著75分,看到的瞬間差點氣到吐血。30分、90分其實都沒差,生氣的不是分數高低,而是數字背後所代表的一種思維模式。

台灣人數學出名的好,但只是那種算術能力的好,而且不愧是科技大島,我們看人好像電影《駭客任務》一樣,看到的不是人而是一堆數字拼湊出來的東西,看你的穿著打扮,聽你說話談吐,馬上彈出一堆數字讀出你是某種等級,應該如何對待你。生命、美感、幸福沒有什麼不能被數字化,接收到數據訊息就有特定的反應模式。台灣人若不是自以為是某種機器,就是極度缺乏自信。
(展示設計師)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