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May, 2013

鐵娘子與博物館(完結篇)


貓眼的世界:鐵娘子與博物館(完結篇)



台灣立報 2013/05/03
黃懷軒

佘契爾的政策之後經過二、三十年的轉變,英國的博物館產業成了西方各國效法的對象,不論是在展示設計、博物館組成及制度、經濟面、政策面,英國都成為博物館領域的先驅。現在全倫敦各個有政府經費挹注或持股的主要博物館都免收門票(特展除外),博物館成為名符其實的公眾教育場域,不論你是誰,來自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都可以不花任何一毛錢在博物館裡待上一整天。

說博物館產業是一門生意或許太過俗氣,但事實上在現代化社會中任何一種系統要能夠運作都脫離不了經濟因素,除非人類經濟活動的基礎規則有了重大改變,否則不論最終目的為何,一切的系統終究都是生意,只是生意還是可以分為對社會有正面助益,或是純粹的金錢,甚至是為惡。

博物館產業在英國及歐美發展至今,教育及市場意義已不再侷限於博物館內。博物館這個概念,早已從「博物館產業化」發展至「產業博物館化」的境界,健力士(Guinness)啤酒於2000年在都柏林開幕的健力士啤酒倉庫(Guinness Storehouse),就是一座結合博物館展示教育並藉由參觀者經驗達到行銷目的的企業博物館,隨後海尼根(Heineken)及其他各大國際企業也紛紛開始效法。

佘契爾對市場經濟乃至於博物館產業的影響深遠。對照台灣近日修法推動國家公園及風景區開始收費,故宮更在日前將入館門票悄悄漲價,這些舉措說穿了都是為了因應開放中國旅遊團來台後,忽然間大量湧入的觀光人潮所做的對應措施。

通常危機也是轉機,自日據時代開始在台灣停滯不前近百年的博物館產業,是不是也可以開始由政策面、制度面、教育面及市場面等不同面向,開始重新檢視並改造我們的相關政策及制度?讓產業實質上成為一種循環且自給自足、自我成長的良性競爭迴圈,才能創造永續經營的產業環境。

相較於佘契爾80年代的政策改造了博物館產業之後,台灣現行的博物館政策思維仍一成不變,博物館的經營者都是公務員,絕大部分都不具展示或博物館產業的專業知識與經驗;制度上直接吸取政府的奶水,沒有倒閉與競爭的問題。所以台灣第一的故宮博物院雖號稱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但除了國共內戰後搶運來台的豐富館藏具有文化上的重要性之外,其他各方條件都離頂尖博物館遠得很。

以落後英國30年以上的博物館產業思維及政策,要有水準之上的博物館無疑是緣木求魚。除了漲價收費這樣短視近利的政策之外,在佘契爾後的這一世代,我們其實可以思考更大的改變。
(全文完,展示設計師)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