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January, 2013

學測測什麼?


貓眼的世界:學測測什麼?



台灣立報 2013/01/18
黃懷軒

小孩子唸哪裡讀什麼學校一點都不重要,行行出狀元,只要不要變壞就好。每到了聯考(現在叫學測)的季節,到處都可以聽到這句話,不論是在學校或是街邊媽媽們的閒談裡。可是在現實上這句話不過是種口號。

從小考到大,在我們那還有聯考的時代,一試定終身,學校裡老師們念茲在茲的就是只有幫學生推進聯考的窄門;所思所想,就是什麼會考什麼不會考。每天晨考日考週考月考段考模擬考,從早到晚照三餐考,甚至還有宵夜,教學大多只是應付考試,知識只是冰冷的分數;除了應付考試,一點意義也沒有。教改了幾十年,聯考沒了,取而代之的是卻是變形的聯考,越考越多,磨光了教學者與學生的熱情。十數年的考試生涯,記憶力好的記得一堆無用的知識,但再好也比不過電腦,知識若沒有背後的那個「人」作為載體,不過就是一種死氣沉沉的資料罷了。運氣好的人或許也找到了某種目標,但大部分的學生只是被考試壓得喘不過氣來。小學到大學的過程中,學校什麼都教,就是沒有教我們如何「活著」。

現代人總說著要將工作與生活分開,一部分是為了因應現代化的繁忙商業生活,但是我想更多的是我們的教育制度讓我們失去了熱情,我們被訓練成只知道如何考試,卻不知如何生活的一種機器;沒有想法,不知道該幹什麼,人云亦云,只知道跟著群眾走,找個舒適又爽歪歪的位置窩著。我們訓練出幾個世代的僵化腦子,學生們課本越唸越多,學位越唸越高,卻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做什麼。我不是說我們都該思索著如何救國救民,其實恰恰相反,俄國作家杜斯妥也夫斯基(Fyodor Mikhailovich Dostoyevsky)說:「一個人能給這世界最大的禮物就是他自己」,我們只需要把自己活好就夠了。與其依著眾人的期待,不如依著自己的期待。能夠抱持著熱情做一件事是很了不得的事,不論是多麼微小的事總是會有某個生命因此受到某種影響,若我們的工作只是一種應付而不是一種生命的態度,那麼不論做什麼都是一種可有可無(通常是沒有更好)的多餘。

生活說穿了就是一種「在乎」,在乎什麼就說什麼,在乎什麼就做什麼,永遠都是一種不得不,而不是一種應付。王爾德(Oscar Wllde)說:「我只將我的才能用在我的作品裡;將我所有的天賦用在我的生活上(I put all my genius into my life; I put only my talent into my works.)」。我們的教育最終若是無法教導何謂生活與生命這回事,要那生硬的知識又何用?
(展示設計師)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