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October, 2012

詩一般的設計(完結篇)


貓眼的世界:詩一般的設計(完結篇)



台灣立報 2012/10/05
黃懷軒

做設計其實有點像是寫文章,即便是風花雪月,基本要求一字一句也得讓人讀得懂;讀者能否參透或解讀背後的意境與弦外之音,其實並不是作者需要在意的事。就像聽了莫札特、貝多芬的音樂,即便是曠世鉅作,一樣無法要求每個聽到的人都有一樣的感受。就算你對它沒啥特別的感覺,但你不會說這不是音樂,因為它形成旋律、結構嚴謹,狀態和諧。它或許甚麼實質的東西都沒有說,但我們知道音樂與雜亂無章的噪音不同。

好設計也該是如此,因著需要與條件嚴謹思考,尋求最佳的解決方法與呈現方式,美感與詩意則由此而生。當然,這又是另一個理論上的理想狀態,事實上所有的設計師們一定都面對過業主的無理取鬧、霸權心態,花錢的是老大,我說了算。公部門的設計案更是如此,防弊興利無一成就且荒唐繁複的採購法已經讓設計單位們疲於應付,再加上官大學問大的馬屁官場習氣,不知毀掉了多少原本立意良善且大有可為的公共建設與設計人才。但即便環境如此,想寫詩的設計師們也可甘之如飴,因為溝通協調也是執業過程的一部分。我最崇拜的台灣建築師王大閎曾經說過:「要做好設計需要的不是天分,而是意志力。」輕易的放棄妥協,都會一點一滴的侵蝕掉你的詩意。

來自西班牙瓦倫西亞的建築師Santiago Calatrava被稱為「結構詩人」,結構技師出身的他將我們這個世代的建築設計與工程技術帶到一個不同的層次,作品充滿著一種流動的、曲線的美感,就我而言,我覺得那是一種屬於「數學」的美,屬於幾何,屬於力學,屬於自然的美感,所有的設計不論是主結構或是其他細節,缺一不可;被埋在巴塞隆納著名的聖家堂(Temple expiatori de la Sagerada Familia)底下的他的前輩,百年前的建築大師高第(Antoni Gaudí i Cornet)則是另一位詩人,為了完成他那以當時的建築技術幾乎蓋不出來的聖家堂,他將他一生中的43年都貢獻給這座超前當代百年的建築,死時窮困潦倒,路人甚至以為他是個流浪的糟老頭。巴塞隆納與瓦倫西亞都在西班牙的加泰隆尼亞省,難怪有人說老天對加泰隆尼亞特別好,百年前給了他們一個高第,百年後又給了他們Santiago Calatrava。

同樣是寫文章做音樂,有人是詩人有人是莫札特,差別除了天份以外,只在於背後的那份堅持與不得不。當我們回頭探看那些被保存下來的古物或是老建築,除了歲月造就的古樸之外,令人讚嘆的其實是一種正直、嚴謹與不作做。我認為,詩一般的設計無疑是一種對設計最高的讚美,因為詩意裝不來,美感也假不了。
(全文完,展示設計師)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