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July, 2012

爆乳文創


貓眼的世界:爆乳文創



台灣立報 2012/07/20
黃懷軒

設計業在台灣現在應該是一個越來越熱門的行業,每年各大專院校不斷的開設各種和設計相關的科系院所,這十多年來設計工作的從業人員不知道暴增了幾倍,感覺像是回到高中時代政府老師家長一窩蜂的鼓吹有志青年去念電機系一樣,因為電子業是重點產業。設計業這些年有點像是一樣的戲碼,只是情節不太相同,台灣人發明了「文創」兩個字,政府推波助瀾想要塑造它成為台灣的下一波重點產業,於是設計紅了、夯了、擠破頭了,但事實上大家喊得震天嘎響的「文創」通常不過是跟「爆乳」一樣的東西,只是為了搏版面。

文創二字指的是「文化」與「創意」,文化與創意都是一種抽象的東西,那我們的文化是什麼?怎樣算是創意?文化需要時間的累積,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認同、一種氣氛,或著說是一種在意,社會上的人們在意些什麼事,久了就會成為一種文化;創意這東西就更抽象了,就設計而言我覺得創意總得有個對象,通常是為了解決某種問題,尋求一種不同已往的方法,不過在台灣,我們通常覺得好炫就是創意。現在講到文創後面肯定都跟著「產業」兩個字,產業代表著市場,所以我們在意的既不是文化也不是創意,決定一切的其實是市場。

在意市場真的也沒有錯,但是「只」在意市場就真的不會有什麼好事發生。政府從文建會到現在的文化部,最大的功用就是到處發錢,以為給錢就是輔導;錢其實很好用,不過要拿到錢也還真不容易,不夠大不夠有名不夠有市場還真拿不到,小一點或是剛起步的公司行號或團體絕大部分都還是得靠自己。而當文創成為政府力推主流的這十多年,設計業的就業環境非但沒有變好反而每況愈下,公部門對設計這件事還是一點都不在意,通常不管是什麼樣的設計案,公部門看待的方式都跟「工程」沒兩樣,他們知道製作需要錢,但通常都認為創意與設計若不是免費的也該很廉價。

扯到舊建築保存或再利用的大型公共建設,官員仍是那種「建設才是創造」的舊思維,與財團一搭一唱,披上個「文創」的外衣美化一下,通常都可以摧毀大半,以因應「市場」機制。看看台北的松山菸廠大巨蛋,看看最近的草山行館,不難想像未來台鐵台北機場的開發案會變怎樣。我們不斷的拆除舊時代累積下來的文化資產,透過求其速成的市場機制來評估文化創意,這樣的文創,其實應該是文化創傷的簡稱。

我們的「文創」其實跟「爆乳」一樣不是嗎?都只有一層皮膚的深度而已。
(展示設計師)

No comments: